纵横捭阖的意思、出处、故事
【出处】: 汉·刘向《战国策序》:“是以苏秦、张仪、公孙衍、陈轸、(苏)代、(苏)厉之属, 生从(纵)横短长之说, 左右倾侧, 苏秦为从, 张仪为横, 横则秦帝, 从则楚王, 所在国重, 所去国轻。”
【故事】: 战国时, 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, 争战不已。不少谋士竭力为各自的主子出谋划策。当时主要的七国之中, 秦国最强大。以苏秦为首的一派号召齐、燕、楚、韩、赵、魏六国联合起来抗秦, 称为合纵;以张仪为首的一派则号召六国随从秦国以进攻其他弱国, 称为连横。一时间这两家唇枪舌箭, 竭尽各自游说的本领, 到处奔波, 兜售主见。人们因而称他们的能辩善言技巧为“纵横捭闔”。
【意思】: 谈论合纵连横, 时而开口,时而沉默。捭: 开, 即开口说话。闔: 闭, 即闭口不言。比喻运用各自的种种手段、分化一方, 拉拢另一方。
【古例】: 章炳麟《复吴敬恒书》:“吾于是知纵横捭闔之徒, 心气粗浮, 大言无实。” 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史义的策略》:“没有疑义,威迫利诱, 纵横捭闔的手段, 日本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是一定要多方使用的, 我们是要十分留神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