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世宗时张璁、桂萼借李福达案件,诬陷打击大礼议中反对派的事件。李福达是山西代州崞县人,以前因参与王良、李龯以秘密宗教进行起义而罚去戍守山丹卫。后来逃还,改名午。被清军御史查出,再罚戍山海卫。又逃到陕西洛川,以弥勒教起义,事败,更名张寅,往来于山西徐沟县,输粟得官,任太原卫指挥使,其子三人皆混入京师匠籍,以烧炼丹药点化金银之术,取得武定侯郭勋的信幸。李福达的仇人薛良向御史马录告发了他,马录按问得实。郭勋写信给马录请他赦免李福达。马录未允,并告发郭勋庇奸乱法。章下都察院,都御史聂贤等也覆如马录所奏,力言郭勋有勾结叛逆罪。下令李福达父子处死罪,妻女为奴,没收其财产。给事中王科、御史程启中、南京御史姚鸣凤、评事杜鸾、刑部郎中刘仕、主事唐枢等,纷纷上疏弹劾郭勋,谓罪当连坐。郭勋也屡次申辩,声言自己在大礼议中,反对廷臣的意见,得罪了他们,才招致他们的弹劾。并去求张璁、桂萼帮助他。璁、萼也痛恨廷臣在大礼议中攻击他们,想借此事报复,就说廷臣们内外勾结,借故构陷郭勋,而且将逐渐害及在大礼议中反对他们意见的人。世宗相信他们的话,可是外廷不知,更加紧攻击郭勋,世宗更信以为真,便命把李福达等交到三法司审讯,既而又让文武大臣会审。结果推翻以前的判决,改判薛良诬告罪。明世宗因这个判决没有罪及马录、大怒,下令改组三法司,任命张璁、桂萼、方献夫分掌三法司事,重新审讯,对马录严刑逼供。”录不胜刑,自诬故入人罪”(《明史·马录传》)。桂萼等最后判决是“(张)寅非福达,(马)录等恨(郭)勋,构成冤狱”(同上)。并具列他们痛恨的朝臣的罪名。“帝悉从其言。谪戍极边,遇赦不宥者五人”,“谪戍边卫者七人”,“为民者十一人”,“其他下巡按逮问革职者,副使周宣等复五人”(同上)。薛良死刑,张寅还职。马录因诬陷人未致死,判徒刑。但世宗以为当论斩,桂萼等说张寅未死,而让马录抵命,恐天下不服,“宜永戍烟瘴地,令缘及子孙。乃戍广西南卫,遇赦不宥”。时是嘉靖六年(1527)九月。嘉靖十六年(1537),皇子生,大赦,所有谪戍者都释还,只有“居官廉明”的马录不赦,最后死于戍所。

“李福达之狱”,是大礼议中二派斗争的继续,是张璁、桂萼假世宗之力,打击敌对势力而制造的大冤案,马录是二派斗争中的牺牲品,李福达渔人得利而幸免于死。这事件表明统治集团内部的大礼议斗争,给政治带来的恶劣影响。这种用颠倒黑白打击对方的手段,必然导政治的腐败。

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