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为私人所有并向政府缴纳赋税的土地。明代土地分民田和官田两种,其中以民田为主,但官田所占比重亦相当可观。个别地区民田只占半数左右,苏州、松江是官田最集中的地区,那里民田比重更小。据孝宗弘治年间统计,民田占全国耕地的七分之六。明朝的田赋为民田轻而官田重。税额一般规定为,官田每亩收租五升三合五勺,民田三升三合五勺,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,没官田一斗二升。但实际上全国范围民田租额差别很大,如苏、松、嘉、湖、常、杭地区民田租额则特别重,但比当地官田租额为轻。民田要承担徭役。明朝前期就有以官田易民田侵夺民田现象。明中叶以后,嘉靖、隆庆、万历时期,皇室、勋戚、宦官及一般缙绅地主都大量侵占民田,在成都平原,十分之七的土地是王公占田,十分之二是军士屯田,只有十分之一是民田。京畿地区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湖广等省侵占民田现象都很严重。明朝末年,江苏等地土地占有者只占人口的十分之一,而为人佃作的无地农民,竟占十分之九。民田差不多已被皇室、贵族、官僚、太监等侵夺干净。

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