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题墨竹为吴鹿友相公》 – 〔清〕归庄
〔清〕归庄
其 一
雨中苍翠,月下檀栾,贞筠劲节,颇耐岁寒。或以为淇澳之猗猗,或目为湘水之斑斑。余曰:“非也。盖在渭川之上,太公得之,以作钓竿。”
其 二
画竹不作坡,非吾土也。荆棘在旁,终非其伍也。亭亭高节,落落贞柯,严霜烈风,将奈我何。
——《归庄集》
〔注释〕 吴鹿友:吴甡,字鹿友,万历进士。因忤魏忠贤,被削籍。后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。 檀栾:秀美貌,多以形容竹子。 淇澳:淇水的曲岸。与下“猗猗”均出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。 湘水之斑斑: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舜死,二妃泪下,泪染竹即斑。妃死为湘水神,故其竹曰湘妃竹。” 太公:周初人吕尚,相传垂钓于渭川之滨。周文王出猎,与之相遇,谈得投契,遂同载而归,说:“吾太公望子久矣!”因号为太公望,立为师。后辅佐周武王灭殷。 非吾土也:不是我们的土地。
明亡后清军进兵江南,归庄与昆山士民一起杀了县令,据城固守,抗击清军。城陷,清廷通缉他,他便改换僧装亡命。以后往来各地隐居,虽有过秘密活动,却终于无成,但抗清不屈的心志是始终如一的。现在,他借所画的墨竹表达自己“贞筠劲节”的襟怀,说那不是淇上猗猗、泪痕斑斑的竹子,而是吕尚手中的钓竿,暗寓自己到老还会乘时而起,去为早年的意愿而奋斗的。他在四十三岁时《上吴鹿友阁老书》中还说:“投笔仗剑之志,无日无之。”正好说明他的这种心情。
画竹而偏不画上土坡,这正如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而不画根,同样的寄寓沉痛。因为国土已被异族夺去,眼前的已不是自己的土地了。明末不少士大夫为了荣华富贵,纷纷迎降清军,归庄是看不起他们的,画上的荆棘正是这号人物,它们是与竹子不同类的。不管炎霜烈风,竹子的亭亭高节决不会改变,归庄的战斗到底,不肯屈服的精神,在这里充分表现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