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《李林甫外传 》全文和鉴赏
唐右丞相李林甫,年二十,尚未读书。在东都,好游猎打球,驰逐鹰狗。每于城下槐坛下,骑驴击,略无休日。既惫舍驴,以两手返据地歇。一日,有道士甚丑陋,见李公踞地,徐言曰:“此有何乐,郎君如此爱也?”李怒顾曰:“关足下何事!”道者去,明日又复言之。李公幼聪悟,意其异人,乃摄衣起谢。道士曰:“郎君虽善此,然忽有颠坠之苦,则悔不可及。”李公请自此修谨,不复为也。道士笑曰:“与郎君后三日五更,会于此。”曰:“诺。”及往,道士已先至。曰:“为约何后?”李乃谢之, 曰:“更三日复来!”李公夜半往。良久,道士至。甚喜,谈笑极洽。且曰:“某行世间五百年,见郎君一人。已列仙籍,合白日升天。如不欲,则二十年宰相,重权在已。郎君且归,熟思之。后三日五更,复会于此。”李公回计之曰:“我是宗室,少豪侠。二十年宰相,重权在己,安可以白日升天易之乎?计已决矣!”及期往白,道士嗟叹咄叱,如不自持。曰:“五百始见一人,可惜可惜。”李公悔,欲复之。道士曰:“不可也,神明知矣!”与之叙别曰:“二十年宰相,生杀权在己,威振天下。然慎勿行阴贼,当为阴德。广救拔人,无枉杀人。如此则三百年后,白日上升矣。官禄已至,可使入京。”李公匍匐泣拜, 道士握手与别。
时李公堂叔为库部郎中,在京,遂诣。叔父以其纵荡,不甚记录之,颇惊曰:“汝何得至此?”曰:“某知向前之过,今故侯觐。请改节读书,愿受鞭棰。”库部甚异之,亦未令就学。每有宾客。遣监杯盘之饰,无不修洁。或谓曰:“汝为吾著某事,虽雪深没踝,亦不去也。”库部益亲怜之,言于班行,知者甚众,自后以荫叙,累官至赞善大夫。不十年,遂为相矣。权巧深密,能伺上旨。恩顾隆洽,独当衡轴。人情所畏,非臣下矣。数年后,自固益切。大起大狱,诛杀异已。冤死相继,都忘道士槐坛之言戒也。
时李公之门,将有趋谒者,必望之而步, 不敢乘马。忽一日方午,有人扣门。吏惊候之,见一道士甚枯瘦。曰:“愿报相公。”闻者呵而逐之外,吏又鞭缚送于府。道士微笑而去,明日日中复至。 门者乘间而白。李公曰:“吾不记识,汝试为通。”及道士入,李公见之,醒然而悟。乃槐坛所睹也。惭悸之极,若无所措。却思二十年之事,今已至矣,所承教戒,曾不暂行,中心如疾,乃拜。道士迎笑曰:“相公安否?当时之请,并不见从。遣相公行阴德,今枉杀人。上天甚明,谴谪可畏。如何?”李公但磕额而已。道士留宿,李公尽除仆使,处于中堂,各居一榻。道士惟少食茶果,余无所进。至夜深,李公曰:“昔奉教言,尚有升天之挈。今复遂否?”道士曰:“缘相公所行,不合其道,有所窜责,又三百年。更六百年,乃如约矣!”
李公曰:“某人间之数将满。既有罪谴,后当如何?”道士曰:“莫要知否?亦可一行。”李公降塌拜谢。曰:“相公安神静虑,万想俱遣。兀如枯株,即可俱也。”良久,李公曰:“某都无念虑矣。”乃下招曰:“可同往。”李公不觉便随道士去。大门及春明门到辄自开,李公援道士衣而过。渐行十数里。李公素贵,尤不善行,因苦颇甚。道士亦自知之,曰:“莫思歇否。”乃相与坐于路隅。逡巡,以数节竹授李公曰:“可乘此,至地方止。慎不得开眠。”李公遂跨之,腾空而上。觉身泛大海,但闻风水之声。食顷止。见大郭邑,介士数百,罗列城门。道士至,皆迎拜,兼拜李公。约一里。到一府署。又入门,复有甲士。升阶至大殿。帐榻华侈,李公困,欲就帐卧。道士惊,牵起曰:“未可,恐不可回耳,此是相公身后之所处也。”曰:“审如是,某亦不恨。”道士笑曰:“兹介藓鳞之属,其间苦事亦不少。”遂却与李公出大门。复以竹杖授之,一如来时之状。入其宅,登堂,见身瞑坐于床上。道士乃呼曰:“相公相公。”李公遂觉,涕泗交流,稽首陈谢。明日别去,李公厚以金帛赠之,俱无所受,但挥手而已。曰:“勉旃,六百年后,方复见相公。”遂出门而逝,不知所在。
先是,安禄山常养道术士,每语之曰:“我对天子,亦不恐惧,惟见李相公,若无地自容。何也?”术士曰:“公有阴兵五百,皆有铜头铁额,常在左右。何以如此,某安得见之?”禄山乃奏请宰相宴于己宅,密遣术士于帘间窥伺。退曰:“奇也!某初见李相公,有一青衣童子,捧香炉而入。仆射侍卫,铜头铁额之类。皆穿屋窬墙,奔逆而走。某亦不知其故也,当是仙官暂谪在人间耳。”
《李林甫外传》见于《古今说海》、叶德辉辑《唐开元小说六种》、吴曾祺《旧小说》等书。属于杂传记类轶事小说。
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·唐之传奇文(下)》中提到此篇,云:“惟著述本意,或在显扬幽隐,非为传奇,特以行文枝蔓,或拾事琐屑,故后人亦每以小说视之。”《李林甫外传》确实“拾事琐屑”,它搜集了一些不足为史的轶闻、传说,又杂以灵怪,叙述了一个很难令人相信的故事:纨绔子弟李林甫偶遇一丑陋道士。道士言其可以做官升仙,但二者只能择其一。林甫选择了做官这条路,“二十年宰相、重权在已”。然胡作非为,有失俭德。。道士复来与之相会,林甫惭愧,一改初衷,跟道士“腾空而上”,抵达仙境云云。虽然故事杂有大量因果报应成分,又宣扬有仙骨的人,做尽坏事亦可成仙,但通过道士之口对李林甫起大狱、枉杀人的罪行严加谴责,尤其描写李林甫“大起大狱,诛杀异己”,可以和正史相映。平心而论,《李林甫外传》在思想内容上瑕瑜互见,在艺术表现上则较为生动有味。
李林甫,两唐书有传。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奸相之一。唐人小说写李林甫事迹亦不乏。《李林甫外传》的最显著特色在于刻画了李林甫擅长心计,含而不露的性格与贪婪的本性。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李林甫“面柔而有狡计,能伺候人主意”,并用几件事实说明了这一点。但均不如《李林甫外传》写得文学色彩浓厚。如李林甫看准了丑陋道士乃仙异之人,顷刻改变了自己不礼貌的态度;首次约会被斥,第二次则“夜半往”,骗取了道士的信任。又如李林甫投身叔父门下,虚伪地声称:“改节读书,愿受鞭棰”,当叔父驱使其为“监杯盘之饰”的杂役,他恭敬地说:“汝为吾著某事,虽雪深没踝,亦不去也。”甜言蜜语不露声色,叔父大为感动。这些描写把李林甫将欲取之、必先与之的狡狯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。《旧唐书》记载李林甫的贪婪较为抽象,概括为“宰相用事之盛,开元以来,未有其比。”《李林甫外传》的描写则具体鲜明。如李林甫面对做宰相和成仙的选择,更看重“二十年宰相”的显赫权势。他无视道人“广救拔人,无枉杀人”的教诲,起大狱,诛杀异已,已经失去了成仙的资格,但他坐够了宰相还想成仙,又向道士卑躬屈膝以求一逞。当道士带他抵达仙境,他很快便沉溺于华侈的环境,就连死后才能睡的帐榻也要先躺一躺。这些描写使读者联想到《儒林外史》中对人的贪婪本性的那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描写。小说对李林甫性格的其他侧面亦描写得简洁生动。如“以两手返据地歇”的动作,“我是宗室,少豪侠。二十年宰相,重权在已,安可以白日升天易之乎”的心理活动,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一个无赖的精神气质。读过两唐书李林甫传,再读《李林甫外传》,就会对李林甫的性格特征有更鲜明更完整的认识。《李林甫外传》虽非信史,却有着补正史之缺的优点。
此外,《李林甫外传》显然从民间传说中吸取营养。如槐坛巧遇道士,五更相会等情节,就和汉初有关张良的某些传说有相通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