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琳 ·饮马长城窟行
饮马长城窟,水寒伤马骨。往谓长城吏,“慎莫稽留太原卒!”“官作自有程,举筑谐汝声。”“男儿宁当格斗死,何能怫郁筑长城?”长城何连连,连连三千里。边城多健少,内舍多寡妇。作书与内舍:“便嫁莫留住。善事新姑嫜,时时念我故夫子。”报书往边地,“君今出语一何鄙?”“身在祸难中,何为稽留他家子?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脯。君独不见长城下,死人骸骨相撑拄?”“结发行事君,慊慊心意关。明知边地苦,贱妾何能久自全?”
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中以章表书檄见长的作家,但他也有少许诗篇写得十分优秀。他的乐府诗《饮马长城窟行》就足以抗衡当时的流辈,为历代读者所称道。
《饮马长城窟行》是乐府古题,属 《相和歌 ·瑟调曲》。今 《乐府诗集》所收 《饮马长城窟行》的古辞为: “青青河畔草,绵绵思远道。远道不可思,宿昔梦见之。梦见在我傍,忽觉在他乡。他乡各异县,展转不相见。枯桑知天风,海水知天寒。入门各自媚,谁肯相为言。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长跪读素书,书中竟何如?上言加餐饭,下言长相忆。”在内容上未涉及长城事,而是写女子思念在异乡的亲人。至于题作 《饮马长城窟行》,李善说: “言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,妇思之,故为长城窟行。”郭茂倩说:“长城,秦所筑以备胡者。其下有泉窟,可以饮马。古辞云: ‘青青河畔草,绵绵思远道,’言征戍之客,至于长城而饮其马,妇人思念其勤劳,故作是曲也。”这些解释,看法虽然不尽相同,但从中可见其创作的主旨。
陈琳的《饮马长城窟行》是照旧题写作的一首新辞。诗中通过筑城役卒和官吏的问答及其役卒同其妻室的互相叮咛,揭示出筑城苦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。
诗的开头两句点题直起:“饮马长城窟,水寒伤马骨。”长城窟,即指长城下的泉眼。在长城下的泉眼给马饮水,水凉伤了马的骨头。诗人用“水寒伤马骨”来衬托役卒在长城下服役之苦。牲口比人耐寒,冰冷的泉水会伤马的骨头,那么人的遭遇则更是不言而喻了。这两句是起兴句。水寒伤骨,由苦寒引出役卒思归。
“往谓长城吏,‘慎莫稽留太原卒’”,这两句是写征夫向官吏求归。征夫由于无法忍受服役之苦,所以才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向监督修筑长城的官吏恳求,千万不要耽误了这些役卒的归期。役卒敢于向监工官吏恳求归乡,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受苦之深,另一方面也暗示民众的反抗情绪。“官作自有程,举筑谐汝声”两句,是官吏回答太原卒的话。官作,指修筑长城而言。举筑,即今天所说的打夯。官家的工程自有它的期限,你们还是齐声打夯,努力筑城吧!这里诗人虽然着墨不多,却把官吏那种不耐烦的口气,不屑一顾的神情,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了。太原卒听了官吏的回答,他们愤慨地回答官吏说:“男儿宁当格斗死,何能怫郁筑长城?”格斗,即搏斗。怫郁,烦闷。修筑长城,是征夫感到最痛苦的徭役。后来把此事作为最艰苦行役生活的代称。男儿宁可在沙场上,与敌人搏斗而死,怎么能满腹忧虑在这里修筑长城。言外之意,他们宁可在战场上痛痛快快地死去,也不愿在这里活受罪。这些受尽了苦难的征夫在呐喊、在抗争。他们或是在苦役中死去,或是奋力挣扎,求得一条生路。役卒这两句回答,深刻地揭示出当时人民所受的徭役之苦和尖锐的阶级对立,以上六句都是叙事,简捷得体,自然贴切。
“长城何连连,连连三千里。边城多健少,内舍多寡妇。”这四句是作者评论的话,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段。“长城何连连,连连三千里”写长城之长。这里用长城连绵漫长象征永远服不完的徭役,使人望长城而兴叹。这两句的慨叹是针对“官作自有程”而发,同时也是下文“劝嫁”的铺垫。正是由于长城绵长不绝,才需要很多人去修筑,并且是难有归期,因而出现“边城多健少,内舍多寡妇”的情况也就很自然了。边城,即指长城。健少,指健壮的年轻人,也就是役卒。内舍是指修城役卒家里。寡妇,指修筑长城的役卒之妻,古时凡独居妇女都可称为寡妇,在那修筑长城的工地上,多的是健壮的年轻人,役卒的家里多寡妇。由于长时间的修筑长城,使役卒有家不能归,夫妻长期分离,不能团聚,由此顺势而引出彼此作书,往复之辞。
“作书与内舍: ‘便嫁莫留住。善事新姑嫜,时时念我故夫子。’”这四句是修长城役卒写信劝告妻子改嫁,并嘱咐妻子要“善事新姑嫜,时时念我故夫子”。姑嫜,古时妇人称丈夫的母亲为姑;称丈夫的父为嫜。故夫子,即原来的丈夫。诗中的“我”与“故夫子”是复指。役卒劝妻子赶紧改嫁,千万不要留在家里等自己了。改嫁以后要很好地侍奉公婆,并不要忘掉自己,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夫妻情意之深。由于无休止地修筑长城,无期限地劳动,使役卒意识到与妻子的团聚已无望了,才被迫劝妻子再嫁。从役卒的劝嫁中,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役卒对妻子的爱,希望妻子能另觅幸福,展示了劳动人民无私的品格和道德情操; 另一方面可以窥见役卒的劝嫁是对当时社会的最深刻、最具体的揭露和批判,这里,诗人用极少的笔墨,把他们在走投无路,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内心世界的活动描绘出来,使诗歌充满了悲伤的气氛。
“君今出语一何鄙”一句,是妻子回信拒绝改嫁。妻子责备丈夫不该说些粗鄙的话,使自己蒙受了委屈。虽然这句只有七个字,但字字闪耀着妻子对丈夫的忠贞。丈夫劝嫁并不是有意地去考验家里的妻子,而是被残酷的现实所迫乃实出于无奈。所以当他接到妻子的书信以后,自然引出他再次给妻子写信说明要她改嫁的缘故。下面六句都是役卒的话:“身在祸难中,何为稽留他家子?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脯。君独不见长城下,死人骸骨相撑拄?”祸难,是指修筑长城无期限,归还无望。他家子,是指役卒自己的妻子。古人也称女子为“子”。这位役卒说我身在生还无望的祸难中,怎么能忍心把你留在家里?这是役卒在忍受着巨大的悲痛述说 “便嫁莫留住”的缘由。“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脯。君独不见长城下,死人骸骨相撑拄”四句,是借用秦时民歌。秦始皇时期,大批征用民工修筑长城,死者相属,为此,当时人民群众用歌谣来揭露征戍徭役之苦,同统治者进行斗争。生男孩不要养活,生女孩要用干肉喂养,因为男孩长大要去服徭役,无数服劳役者的尸骨在长城下相支撑着。这是当时劳动人民的血泪控诉,读之令人悲痛酸楚。
陈琳在此诗中,引用了这首民谣,作为筑城役卒对妻子的嘱托之语,表达了役卒劝妻子改嫁的决心。杜甫的《兵车行》最后四句“信知生男恶,反是生女好,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”,也曾受这首诗的启发和影响。
诗的最后是以筑城役卒妻子再次作答,表示自己决不能独活来结束的。“结发行事君,慊慊心意关。明知边地苦,贱妾何能久自全?”结发,古时男子二十岁束发而冠。女子十五岁取笄结发,以示成年。慊慊,指失意不满的样子。妻子不言自从我成年嫁给你后,不久即相离别,我一直痛苦地关心着你。这时妻子的语气不是责备,不是委屈,而是对丈夫一往深情。边地苦,是说死在边城。这里妻子不言死,而言苦,从中可见妻子对丈夫的温情、爱抚,足见诗人用笔之精当。清张玉榖云:“答辞四句,表自己之亦当从死,而夫之死终不忍言,只以 ‘苦’ 字代之,又得体。”(《古诗赏析》)丈夫必死在边城,我又怎能在世上久存呢?进一步表明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不渝的爱情,并决心以死殉情,使全诗笼罩在极度悲伤的氛围之中。
此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的特点。诗中主要采用了叙事的方法,通过客观叙事来阐明观点,揭示主题,这主要是诗人目睹了当时的社会现实,“缘事而发”,因此,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。
设为问答是此诗采用的主要形式。诗中有筑城役卒与官吏的对话和筑城役卒与妻子的对话。通过对话来刻画诗中人物的情态、心理活动,表现作者的爱憎。这种问答的形式使诗歌的叙事、抒情、描写等有机地融为一体,达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。所以清沈德潜评论说:“无问答之痕而神理井然,可与汉乐府竞爽矣。” ( 《古诗源》)
在句法上主要是采用了长短句的形式。从全诗看,随着役卒思想感情的
发展和起伏变化,而采用相应的句式。比如役卒回答官吏的话用“男儿宁当格斗死,何能怫郁筑长城”等七言句式,节奏分明、有力,给人一种意志坚毅、果敢之感。而役卒给妻子写信的话语,用的大部分是五字句式,例如“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脯”、“便嫁莫留住”、“善事新姑嫜”,“身在祸难中”等等,语气委婉,把役卒那种善良,对妻子爱抚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。
此外,这首诗剪裁得体、详略得当。总之,无论从思想内容,还是从艺术特点上,《饮马长城窟行》可推为上乘,它像一颗璀璨的珍珠在建安诗坛上晶莹发亮。故清人陈祚明称赞此诗云:“如孤鹤唳空,翮堪凌霄,声闻于天。” ( 《采菽堂古诗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