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

  塔上一铃独自语:“明日颠风当断渡。”
朝来白浪打苍崖,倒射轩窗作飞雨。
龙骧万斛不敢过,渔舟一叶从掀舞。
细思城市有底忙,却笑蛟龙为谁怒?
无事久留僮仆怪,此风聊得妻孥许。
灊山道人独何事,夜半不眠听粥鼓。

【鉴赏】
金山,在今江苏镇江西北,据传,唐时裴头陀获金于此,故名。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(1079)四月,当时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,赴任途中,经过金山时作。
这首诗可分为两部分。前六句写“大风”。一二句借佛图澄事言大风将至。《晋书·佛图澄传》:“(石)勒死之年,天静无风,而塔上一铃独鸣。澄谓众曰:‘铃音云:国有大丧,不出今年矣。’既而勒果死。”佛图澄借铃语言吉凶,苏轼借铃语言风兆。第二句是铃语的内容。颠风即狂风,杜甫有“晓来急雨春风颠”句(《逼侧行赠毕曜》)。三至六句写风势。“朝来”应“明日”,写铃语应验,行文扣得很紧。风无形,故借浪以状风大:白浪打着苍崖,又从苍崖倒射于船上轩窗,像雨点般洒在船上。“打”、“射”、“飞”三字,把无形的风写得来有声有形,可触可感。正如汪师韩所说:“轩窗飞雨,写风浪之景,真能状丹青所不能状。”(《苏诗选评笺释》)“轩窗”已写到船,五六句通过集中写船进一步写风势。龙骧,晋龙骧将军王浚受命伐吴,造大船,一船可容二千余人,后因以龙骧称大船。十斗为斛,万斛,形容船的容量特大。从:任,听凭。大船不敢过,小船任掀舞,通过一大一小,极写风浪的险恶。僧惠洪说:“东坡微意特奇,如曰:‘见说骑鲸游汗漫,亦曾扪虱话辛酸。’……又曰:‘龙骧万斛不敢过,渔舟一叶纵掀舞。’以鲸为虱对,以龙骧为渔舟对,大小气焰之不等,其意若玩世。谓之秀杰之气,终不可没者,此类是也。”(《冷斋夜话》卷四)
后六句写人,写他们一行因风浪太大被迫“留金山两日”。七八句写他自己的态度。底:什么。意思是说,赶到湖州去也没有什么事,在这里逗留几天也没有什么不好,蛟龙掀起汹涌的怒涛难不倒我。这是一种随缘自适的态度。九、十句写妻孥僮仆的态度。他们想快点到湖州,如果“无事久留”,定会受到责怪,现在是因风而留,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。最后两句是写灊山道人的态度。灊山道人即苏轼的好友、诗僧道潜,又叫参寥子。苏轼这次由徐州赴湖州,曾先到南都(商丘)看望弟弟苏辙,然后才南下,“至高邮,见太虚(秦观)、参寥,遂载与俱。”(苏轼《跋秦太虚题名记》)可见这时参寥也在船上。粥鼓即粥鱼,又叫木鱼,和尚诵经所敲的法器。后两句说,尽管风浪正掀打着船舱,参寥却正专心专意地倾听金山寺的木鱼声。反映了僧人不以风浪为意的镇定态度。
纪昀说:“金山阻风中,有景有人在。”此诗前半写景,有声有色;后半写人,风趣幽默。“得行固愿留不恶”(《泗州僧伽塔》),全诗正表现了苏轼这种随缘自适、不以风浪为怀的神情。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