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通“逖”,远,疏远。按:清 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解部》:“狄,叚(假)借为‘逖’。”
《诗经·大雅·瞻印》:“舍尔介狄。”毛传:“狄,远也。”疏:“毛读‘狄’为‘逖’,故为远也。”《荀子·赋》:“修洁之为亲,而杂污之为狄者邪?”清 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荀子(八)》:“‘狄’读为‘逖’。逖,远也。……此言智之为德,近於脩洁,而远於杂汙也。”
2.通“趯”,跳跃,形容轻狂浮躁。
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吾语汝学者之嵬容:其冠絻,其缨禁缓,其容简连,填填然,狄狄然。”唐 杨倞注:“狄,读为‘趯’,跳跃之貌。”
3.通“剔”、“鬄”,治理,翦除。按:狄,《集韵》他歷切,入声,锡韵;今音“ti”。按:“狄”、“剔”古音仅有清浊之异。清 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解部》:“狄,叚(假)借为‘��(剔)。’”
金文《曾伯簠》:“克狄淮夷。”《诗经·鲁颂·泮水》:“桓桓于征,狄彼东南。”汉 郑玄笺:“‘狄’当作‘剔’。剔,治也。”唐 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狄,《韩诗》作‘鬄’,除也。”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