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《朝元歌》赏析解读
春游① (八首选三)
花遮柳遮,深院黄昏月; 云迭锦迭,暖阁青春夜。曲尽同干,酒寒再热,只吃的玉山趔趄②。东倒西斜,红裙手扶娇又怯。世路下坡车,名缰缠腿蛇。闲中叹业,再不想封侯功烈。花阴柳阴,满地铺云锦; 更沉漏沉③,良夜贪欢饮。耍笑如狂,流连未寝,一点香腮红沁④。越展胸襟,时人怎知方寸心⑤! 酒尽且重斟,春归何处寻? 无拘无禁,贪恋那功名做甚!花街柳街,风月随时卖; 阳台楚台⑥。云雨连年债。爱重如山,情深似海,一刻千金难买。分付多才: 青春一去不再来。且把锦心埋⑦常将笑口开。荣枯利害,丢搭在九霄云外。《朝元歌·春游》是明代散曲第一大作手冯惟敏创作的一组八首散曲。题中 “朝元”,即朝拜玄女之义,玄女即道教传说中的神女,这里代青楼美女。题中 “春游”即 “游春”,这是文人冶游青楼的隐语。八首中每首首句均以花、柳开头,花、柳,即代青楼女。从题目到曲子,冯惟敏大量使用道教词语如“洞天福地”、“蓬莱”、“瑶池”等,来描写自己在青楼冶游中,表面欢乐、实则悲愤的沉痛情感生活。
冯惟敏散曲向以歌咏民生疾苦、揭露社会弊端、鞭挞政治黑暗、讽刺官场丑恶等积极的社会内容著称,而《朝元歌》 却是吟咏风月的艳曲,这两方面,不仅不互相矛盾,还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。冯惟敏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,他在直隶当知县时,曾严厉打击豪强权贵,“贫民以为德,而豪右谤四起矣”(李维桢《大泌山房集·冯氏家传》) 。因此他连遭贬斥,怀着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,在故乡海浮山下度过晚年。中国的文人士大夫,在政治理想无法实现、思想苦闷时,常寄情声色山水,以求精神上的平衡。冯惟敏的《朝元歌·春游》 就是这种精神状态的产物。
第一首前四句,写青楼深院,春夜黄昏,在一个云锦铺迭的暖阁,这是正在进行的宴饮的环境。一曲唱完,大家干杯。一曲连一曲,一杯又一杯,酒冷了再热,菜少了再加,所以“只吃的玉山趔趄,东倒西斜” ,颇有醉生梦死,十分颓废的模样。男的“玉山趔趄”,使青楼美女吓怕了,所以“红裙手扶娇又怯”。结尾四句点出了作者只求一醉的原因: “世路下坡车,名缰缠腿蛇。”“下坡车”,直往下冲,原来世风日下,作者为此感到深深的、无法摆脱的苦闷。名缰利索,犹如“缠腿蛇” ,使人无法动弹。认识了这一点,所以作者表示“再不想封侯功烈” ; 立功立业,分封公侯,就是作者心目中的“名缰” ,现在抛却这些,只求在青楼消磨日月。要注意,封建时代,文人想“封侯功烈”,还表示着事业上的进取精神。但是作者在仕途中想凭正直的心,为平民百姓着想,企图顺着这条路“封侯功烈”时,却遭到了严重挫折,所以他悲愤填膺,只求在红灯绿酒中忘却痛苦了。
第二首前四句也描写青楼上良夜狂欢场景。不过,这一首中的男性形象不是醉得“玉山趔趄” 的形象,他十分清醒。尽管酒席宴上贪欢留恋,如醉知痴,笑得发狂,美女香腮上已泛出“红沁” ,作者却说“越展胸襟,时人怎知方寸心! ”越是有理想,有抱负,时人越是不理解,这岂不叫英雄格外悲愤!所以结尾又归结到且尽眼前一杯酒,及时行乐只寻春,“无拘无禁,贪恋那功名做甚”。表面看来是及时行乐,背后却被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纠缠着。
第三首写得更颓废,作者沉醉在青楼花柳,风月情场,迷恋于阳台楚台,云情雨意。作者为这种享乐哲学寻找了两条理由: 一是爱山情海中,“一刻千金难买”; 另一条理由是“青春一去不再来”,应及时行乐。“且把锦心埋,常将笑口开”——这一句表面是追求及时行乐,笑口常开,但其前提是“且把锦心埋”: 忘记自己的胸襟抱负,忘记自己的锦心绣口——这是封建社会中仁人志士的变态。其实质与政治腐朽、“世路下坡车”有关。
我们欣赏这三支曲子时,要抓住隐藏在其中的两种思想: 一是及时行乐,尽情享受,沉迷于红灯绿酒,留恋于花柳风月; 另一种是世风日下,壮志来酬,内心感到无限凄凉与悲愤,所以不想封侯,不恋功名,把“荣枯利害,丢搭在九霄云外”。理想的破灭,时局的腐败是因,及时行乐,享受爱情是果。这是中国士大夫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,《朝元歌·春游》是很有代表性的。
这三支散曲,构思时常采用对比的手法: 作者把表面的欢乐与内心的悲愤交织在一起,造成强烈的对比,发人深思。语言既雅致又俚俗 为突出散曲俚俗化的语言特色,作者把许多口语插入曲中,如“贪恋那功名做甚”,“丢搭在九霄云外”等等,因而,这三支曲子的用语具有豪爽,流畅、俚俗、生动的特色。作者在用词上,运用了许多传统的高唐系列词语,如阳台,楚台、云雨、花柳等等,因而这三首散曲又具有典雅、古色古香的特点。散曲在明朝是入乐可唱的,是当时的流行歌曲。冯惟敏抓住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心理,抒写他们的悲欢,语言上又如此美,因而,无疑这些曲子在明朝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即便在今天欣赏,也是极有价值的艺术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