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

书法名作《新莽嘉量铭文》鉴赏
传世新莽时铜嘉量有二: 其一原为清内府所藏,《西清古鉴》收录,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。此器完好。形制与《汉书·律历志》所记“其上为斛,其下为斗,左耳为升,右耳为合、籥”相符,五量备于一器,制作精湛,比例准...
书法名作《湿仓铜斛》鉴赏
商代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铜器,铭文是先刻在范上然后浇铸而成的。战国时期,铭文开始直接刻在铜器上。至两汉,铜器铭文多半是直接刻凿的,书体有篆有隶。商周铜器铭文大多铸在器内,而两汉铜器铭文则常常刻在器物的口...
书法名作《袁安碑》鉴赏
《袁安碑》全称《汉司徒袁安碑》,是我国东汉年间刻制的著名篆书碑。东汉永元四年(92)刻,明朝万历二十六年(1598),被人移置河南偃师县西南约30华里的辛村东牛王庙中当作供案。因字在下面,无人知为碑刻...
书法名作《阳泉使者舍熏炉》鉴赏
学写金文者,皆以三代鼎彝为典则,认为两汉铜器已是强弩之末而加以忽视; 学汉隶者,常以丰碑巨刻为范本,往往不从铭文中汲取养分。二者均不免有遗珠之憾。《阳泉使者舍熏炉》铭文就是汉金文书法的杰作之一。 《阳...
书法名作《上林铜鉴》鉴赏
1961年底,西安西郊阿房宫遗址附近的高窑村农民在取土时,发现了一批西汉时的铜器,计有鉴10件,鼎五件(有盖的三件), 钟五件, 钫和各一件,共22件,除一件外,其它都带有铭文,这是西汉铜器的一次重大...
书法名作《封龙山颂》鉴赏
汉碑《封龙山颂》在用笔上很近似《石门颂》和《杨淮表记》。圆笔中锋,锋芒内敛而畅达,极富篆书的趣味,突出地表现出宽博、豪放、雄肆的美感。清杨守敬在《平碑记》中谓: “汉隶气魄之大,无逾此。”评价甚高。 ...
书法名作《衡方碑》鉴赏
《衡方碑》,全称《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》,又称《卫尉卿衡方碑》。隶书,碑文共23行,行36字。碑阴存故吏题名二列,其余皆漫漶不清。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(168),旧在山东汶上郭家, 清雍正八年(17...
书法名作《孔宙碑》鉴赏
《孔宙碑》额题《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》,碑高243厘米,宽133厘米,圆首,穿在额上,穿外有虹状晕缭绕。碑文系隶书,15行,每行28字。碑阴刻62名立碑者姓名,额篆“门生故吏名”五字,汉碑碑阴题额,仅...
书法名作《华山碑》鉴赏
《华山碑》全称《西岳华山庙碑》。此碑石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华山庙中。据《金石文字记》载,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 )毁于关中大地震。 此碑系东汉延熹八年(165) 四月立。额篆书阴文“西岳华山庙碑”二行...
书法名作《张景碑》鉴赏
1958年春,河南省南阳市群众整修街道时,在城门里路东掘出此碑,现移存在卧龙岗汉碑亭内。碑身四周皆残损,顶部遣字上的碑穿尚隐约可见,穿内有晕弦痕迹。通高125厘米、宽54厘米、厚12厘米。存字11行,...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共 10页100条
养生小常识 养生小知识 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 初三作文 初中年级单元作文 小学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 初中写人作文 初中分类作文